2023年5月11日至14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羊城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承办,会议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要学术会议指南。作为中国物理治疗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年度学...
2023年5月,康复医学科白玉龙教授团队翻译的《肢体手法治疗》一书正式出版。
康复医学科胡瑞萍副教授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neurology发表题为“Language reorganization patterns in global aphasia-evidence from fNIRS”的论著,该文探索了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过程中与语言功能恢复相关的大脑重组模式,并评估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在该领域的应用潜力。
2022年9月20日,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和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陈向军教授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发表神经免疫学检验的相关述评,提出“神经免疫学检验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规范势在必行”。
4月27日及6月22日分别由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团队周磊医生和全超教授给患友们讲授了“规范化诊疗及随访的重要性”及“防复发36计”,5月28日全超教授组织圆桌互助会。5月4日开设的多发性硬化系列科普教育小课堂给患友们进行“管理症状、健康生活,MS日程护理小贴士”的讲解。5月25日张包静子医生开展了名为“MOG抗体病影响...
颅脑创伤后铁死亡的病理生理机制一直未被完全解读。本研究团队利用细胞与动物模型,发现颅脑创伤早期在海马区存在明显的铁死亡现象,然而,在Gpx4过表达后,TBI诱导的认知缺陷显著减轻。
对严重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脑积水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和困难。
基于第三代抗发作药物吡仑帕奈在中国人群中相关研究较少的现状,吴洵昳教授团队聚焦该新型药物作为添加疗法作用于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
2022年7月25日,由罗氏公司申办的国际多中心研究“一项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评价萨特利珠单抗的有效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案号:WN42636),在中国牵头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随机化入组给药。
2023年4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和程忻副教授团队利用华山医院单中心数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的再灌注评价方式进行探究,比较DSA以及灌注CT影像对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以探寻更优的临床试验影像替代终点评估方式。研究发现,使用灌注CT对再灌注情况进行评价,相较于DSA,对治疗时间参数更...
2023年4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和程忻副教授团队利用华山医院单中心数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的再灌注评价方式进行探究,比较DSA以及灌注CT影像对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以探寻更优的临床试验影像替代终点评估方式。研究发现,使用灌注CT对再灌注情况进行评价,相较于DSA,对治疗时间参数更...
202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丁玎和同济大学健康城市实验室王兰团队的合作研究首次在老龄化进程加速、超高密度的亚洲城市背景下,全面考察了老年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成环境与认知功能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