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丁玎、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张颖团队以《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口腔微生物组(Oral microbiome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为题在J Oral Microbiol《口腔微生物学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
023年2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坚团队在《NPJ Parkinson’s Disease》杂志发表题为“Plasma GFAP in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ts potential to predict conversion to dementia”的研究成果。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团队基于336例医院和临床队列人群,全面比较了血浆Aβ42/Aβ40、Aβ42、Aβ40、p-Tau181、NfL和GFAP在AD全病程(包括无症状的临床前AD、轻度认知受损的AD源性MCI和AD源性痴呆)中的变化情况,发现血浆GFAP早在临床前阶段Aβ病理出现时就已经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疾病进展,当t...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基于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的25,415名个体扩散张量成像数据进行了小脑白质微结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11个与小脑白质微结构相关的遗传位点(P<8.3×10-9)和86个与小脑白质微结构相关的基因。
2023年2月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朱剑虹研究团队/中科院神经所周海波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Delivered CRISPR/CasRx as a Novel RNA Editing Tool”。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种新型EVs递送的RNA编辑工具,具...
垂体瘤缺乏能够有效预测远期复发的分型标准。众所周知,明确肿瘤的起源和分化程度,可以帮助预测预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基于大样本数据库的横断面及纵向研究,收集了英国生物库2014至2019年间,26354名基线参与者及2246名随访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数据、主观睡眠问卷、人口学信息、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随着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程忻副教授与朝阳医院杨旗教授、宣武医院王朝东教授、南加州大学王炯炯教授合作,采用了一种新型无创评估血脑屏障水交换率的磁共振序列——弥散准备的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DP-ASL),首次在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中探索了水交换率的改变。
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1年我院虹桥院区择期幕上肿瘤和幕下肿瘤手术后NICU的监护数据及病例特征,发现对于择期手术的幕上肿瘤患者,年龄、病变类型、入院时KPS<70、手术持续时间、进入NICU时是否保留气管插管和NICU首次滞留时间是再入NICU的危险因素,通过这些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这些风险因素和这种预...
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丁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剑峰团队以《膳食中钙镁摄取与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颅脑创伤的手术治疗中十分常见,但该术式的指征与必要性一直未得到认可。研究团队回顾性分析了151例颅脑创伤经历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发现采用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P=0.024)评估,接受非计划性双侧去骨瓣减压的患者的预后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