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程炜教授团队,基于30余万人群队列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发现抑郁症可增加51% 的全因痴呆风险,但其中采取抑郁治疗的人群的全因痴呆风险显著低于未治疗的人群。
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丁玎、赵倩华团队以“Altered Gut Microbiota and Its Clinical Relevance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Shanghai Aging Study and Shanghai Memory Study(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肠菌改变及其临床相关性:上海老年研究和上海记...
组织举办了华山康复科普基地分会场——“脑卒中康复,我们需要关注的那些事”,科学普及脑卒中康复的最新康复评估和治疗进展,康复期用药的宜和忌,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的卒中后疲劳对康复的影响,以及卒中后患者运动处方的科学制定,在线观看近6万人。
在华山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与伦理委员会的保障下,一期临床研究中心形成了新冠疫情下高效的运行机制。
2021年张菁教授团队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名称为“基于良好动物实验的抗新冠肺炎中和抗体的临床前国际合作研究”。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经鼻入路(EEA)已成为中线斜坡脊索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课题组基于前期建立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和生活方式”(CABLE)生物学队列,纳入1005名认知正常参与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和陈仁杰教授、北京大学曾毅教授、新加坡大学冯秋石和封磊教授、湘潭大学陈华帅教授、青岛大学谭兰教授等多位国际及国内知名学者,针对三种最常见空气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地面臭氧及二氧化氮不同时间窗口暴露浓度的风险效应进行估算,揭示了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基于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43万名参与者长达中位9年的随访数据,探讨了睡眠、运动和久坐这三类行为因素与痴呆发生风险之间的单独和联合关系,并利用MRI和DTI影像数据探究行为与痴呆之间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与痴呆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课题组基于大样本纵向随访数据,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等探讨了全生命历程体重相关指标(出生体重、童年体型、成年BMI、体脂率、四肢脂肪分布等)与全因痴呆发病风险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联合第三军医大学王延江团队,探索脑脊液 (CSF) 中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sPDGFRβ)的动态变化,分析sPDGFRβ与AD的核心生物标注物A-T-N之间的关联。
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趋势之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定量药理在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本中心加快定量药理研究团队建设,于2022年启动定量药理SOP制定。